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2014年京津冀藍皮書。藍皮書建議,京津冀要建立常態化的“市長聯席會議制度”;同時,在省際產業轉移時可實行稅收分享。另外可設立首都經濟圈發展銀行,負責區域開發。    
  京津冀融合發展,必須要打破的就是一畝三分地思維,所以“稅收分享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之一。只有經濟和利益上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“一體化”。
  對此,省際產業轉移時的稅收分享、統籌的生態補償制度、共建共享的交通路網,都需要仔細地商討,達成可執行的共識。
  談到京津冀一體化,《河北日報》曾發表文章說這是“河北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”。其實,區域的協同發展對北京而言也是一個機遇。隨著一部分城市功能的轉移,北京土地緊張的壓力、人口激增的壓力、環境承載方面的壓力都有望獲得緩解。
  就此而言,我們最期待的,其實並不是整個京津冀城市圈的高樓有多壯觀、經濟發展有多快,而是區域幸福感的整體提升。
  上周四是國際幸福日,關於幸福城市,有媒體公佈了一個榜單,海口、長沙等地榜上有名,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全都無緣中國幸福城市20強。為什麼特大城市幸福感不足?交通擁堵、房價高企、環境污染等“城市病”毫無疑問是罪魁禍首。
  2012年6月28日,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佈: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,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期望。那麼,京津冀一體化能把我們帶向怎樣的幸福?這,或許才是每一個北京市民、天津市民、河北市民最關心的問題。
  城市群、衛星城的建設可以緩解人口、住房的壓力,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,也可能帶來睡城、卧城的“副作用”。所以,京津冀一體化的確應該率先實現交通的一體化。
  據《北京青年報》報道,京津冀將出台“整體規劃”,杜絕“攤大餅”現象,這樣的消息令人欣慰。只有京津冀區域內暢通、快捷的交通,以及住宅區和產業區的合理規劃,才能避免頻繁的潮汐運動,不讓更多的人堵在更遠的路上。
  昨天傍晚,中央氣象臺再度發佈霾黃色預警,在這樣的天氣里,我們就會對京津冀“同呼吸共命運”產生更深切的體會。
  要通過京津冀“一體化”提升區域內廣大市民的幸福感,就要側重於環保標準、環境執法的“一體化”。城市群的發展需要產業支撐,但是在相關產業的準入方面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。我們需要的,是共享同一片藍天與綠水的城市群。
  總而言之,團結起來力量大,京津冀融合發展、協調規劃、取長補短,在攻剋“城市病”頑疾方面就大有希望,但是“抱團兒”也必須警惕城市病的“擴散傳染”。
  所以,“一體化”有必要時刻牢記“幸福”二字,把區域內全體市民幸福感的提升當成首要目標。
  當京津冀的“世界級城市群”建設完成,它們會在幸福感榜單上取得怎樣的名次?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(原標題:盼京津冀獲“一體化幸福”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x49kxuc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